水是生命之源,而「水庫」具有防洪及灌溉之功能,亦供發電及給水,對提升人民生活水準及工業發展,功不可沒。民國53年完工的桃園石門水庫,是台灣水資源開發與多目標利用之典範,亦是國府遷台後重大經濟建設之一。因著交大老校長淩鴻勛先生曾參與石門水庫之興建,留下不少珍貴照片,本期電子報特與您分享昔日影像,緬懷前人建設台灣之辛苦…。
特藏組 吳玉愛 撰文
照片一:石門水庫未開工前景象
石門水庫未開工前景象,1955 交大校史影像典藏 |
日治時期,日人八田與一即曾著手研究石門峽谷建壩蓄水之可行性,並進行大嵙崁溪水文及地質調查研究,後因戰事計畫告終。民國37年,來台養病的陳誠先生至石門一遊,聽聞當地人深受大科崁溪旱澇不均之苦、並期待興建水庫以解決灌溉防洪問題,更感興築水庫之必要。民國38年擔任省主席時,便囑水利局進行探勘,於行政院長任內更屢邀中美人士至石門視察,以籌措經費。(此圖為石門水庫未開工前自然原貌)。
照片二:石門大壩壩址
淩鴻勛攝於石門大壩霸址,1955 交大校史影像典藏 |
民國44年7月,「石門水庫建設籌備委員會」成立,由陳誠副總統兼任主任委員,交大老校長淩鴻勛先生,亦獲聘為籌備委員之一。委員會除負責籌措經費與施工前各項工程,並積極向美國爭取資金及技術援助。圖為淩鴻勛先生(左一),與工程人員攝於石門大壩壩址。
照片三:石門水庫興建工程一景
淩鴻勛先生視察石門水庫工程,1960 校史典藏號:306-1936-0002-040 |
民國45年7月,「石門水庫建設委員會」正式成立,開始設計施工。委員會初期仍由陳誠副總統主持,並聘請嚴家淦、黃國書、尹仲容、蔡培火、連震東、淩鴻勛、吳鴻森等人為建設委員,民47年8月後改由蔣夢麟先生繼任主任委員。圖為淩鴻勛先生與其他人員視察水庫工程留影(淩,左四)。
照片四:石門水庫導水隧道完成辦認簽署典禮
臺灣桃園石門水庫導水隧道完成辦認簽署典禮 民國49年12月15日 校史典藏號:306-1936-0002-034 |
照片五:石門水庫導水隧道完成辦認簽署典禮
臺灣桃園石門水庫導水隧道完成辦認簽署典禮 民國49年12月15日 校史典藏號:306-1936-0002-035 |
「石門水庫建設委員會」成立時,由徐鼐先生出任執行長,徐世大、顧文魁先後任總工程師,爰依美援支助計畫,聘請美國工程公司,擔任工程與施工顧問服務。民國47-48年間,美國莫克公司進駐石門協助導水隧道挖掘築造工程,並以高度機械化方式積極施工,民國49年12月隧道完工,15日舉行導水隧道完成辦認簽署典禮(淩鴻勛 照片四<中>,照片五<右>)。
照片六:大科嵌溪導水入閘正流堵截情形
石門水庫大科嵌溪導水入閘正流堵截情形 民國49年12月17日 校史典藏號:306-1936-0002-036 |
大科嵌溪為大漢溪舊名,係淡水河流域第一大支流,大科嵌溪導水隧道於民國49年12月17日正式完工通水後,石門水庫建設委員會隨即展開大壩初期塡築工程。石門大壩原設計為拱壩,後因地質關係改為土石壩。(前排中,繫領帶者為淩鴻勛先生)。
照片七:石門水庫施工一景
石門水庫施工一景,1960 校史典藏號:306-1936-0002-041 |
石門水庫雖以重機械施工,並有完善之安全措施,但因工區遼闊、地勢險峻,七千多名員工可謂天天冒著生命危險上工,總計於工程中罹難者34人,受傷員工2079人次,因重傷影響工作能力者27人,此為執行長徐鼐先生內心最大之傷痛。
照片八:石門水庫導水隧道口
石門水庫全部工程包括水庫、大壩、溢洪道及排洪隧道、石門大圳、桃園大圳新進水口、發電廠等九大部份。圖為擔任石門水庫建設委員會委員的淩鴻勛先生,攝於大壩下方之導水隧道口。民52年5月15日,石門水庫開始封堵導水隧道,正式開啟水庫蓄水功能,蔣夢麟先生亦親臨見證歷史時刻。
結語:
在歷經八年、七千多名員工日以繼夜工作後,民國53年6月石門水庫終於峻工,建設委員會亦宣告結束,工程移交石門水庫管理委員會接管(下設石管局)。如今,水庫依舊壯麗,相信開拓者們的精神,也已鎔入巍峨青山…。
參考資料來源:
1、徐鼐<石門水庫興建緣起>,《石門水庫營運四十年特刊》頁8-18(水利署北區水資源局編印,2003)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
歡迎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