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抗戰鐵路與交大人」演講紀實

講座:抗戰鐵路與交大人-交大校友對抗戰時期鐵路建設與運輸的貢獻
時間:3月7日(二)14:00-16:00
地點:圖書館多元學習空間
講者:彭廣愷先生(天步文化藝術基金會執行長)
特藏組 吳玉愛 撰文

       交大在台復校(建校)邁入第59年,值此校慶前夕,圖書館特邀文史工作者彭廣愷先生,與讀者分享「抗戰鐵路與交大人」。當日演講極為精彩,聽者也隨著一幕幕歷史場景而深受感動,以下便是我們所整理之演講重點,願交大人對過往歷史有更多認識與瞭解。


        交大在台建校,是以電子、半導體類為主,但在前清建校到民初時期,交大係以鐵路、採礦等為主要科系。中國最早的鐵路為1881年建成的唐胥鐵路,中國人起初對鐵路是非常抗拒的,例如當時的畫報上就常見「鐵路出軌」之畫面。民國十七年鐵道部成立後積極建設,至九一八事變時中國約有鐵路一萬四千公里。因為清末民初以來鐵路建設常借外債,不同的鐵路由不同國家(列強)興建,鐵道的標準未能統一亦是一大難題,例如機車構造、軌距、橋樑堅固度等。至於鐵路管理機構,從前清至民國亦變遷數次。交大的前身,係由郵傳部在各地籌辦,靈魂人物為大臣盛宣懷,於1896年籌設南洋公學於上海(滬校)。盛宣懷是一位勇於面對腐敗舊有勢力的官員,而進士出身的唐文治,於1907-1920出掌上海交大,充滿人文情懷。另一重要的唐校,係1896年創辦山海關北洋鐵路官學堂於河北秦皇島。

       民國建立後,因軍閥割據、財政困難及戰亂頻繁等因素,關內鐵路建設陷於停滯,至民國二十年九一八事變時,全國鐵路僅一萬四千多公里,且多集中在華北及東北地區。民國二十年以前,推動鐵路建設的模範為詹天佑與孫總理,袁世凱是京張鐵路背後的推手之一常為世人忽略。中山先生於民國成立後任全國鐵路督辦,在建國方略宏圖中,擬十年建造十六萬公里鐵路。而東北張氏父子,於推動東北鐵路建設亦頗有貢獻。東北最早的鐵路原係俄國人所建的T字型中東鐵路,日俄戰爭之後日本逐漸攫獲了南滿鐵路,張氏父子銳意鐵路建設,興建所謂東四路、西四路與關內北寧鐵路接通開始四路聯運,並以錦縣附近葫蘆島為出海港與日本南滿鐵路的大連競爭。另有山西軍閥閻錫山兵工築路,交大校友參與不少,例如段品莊、孫源楷學長於同蒲鐵路。在關內,浙江省建設廳廳長曾養甫,以蘇浙財力,推動興建輕軌的杭江鐵路,任用交大校友杜鎮遠為工程主持,侯家源副之,該路後來於抗戰前擴建為浙贛鐵路,連接上海地區到江西湖南接粵漢鐵路,對抗戰有巨大貢獻。
 
       抗戰前不但整理路務(例如輕軌改為重磅鋼軌,增設號誌,改善車站等),亦積極建設新路,例如粵漢鐵路株韶段,跨越南嶺,亦是淩鴻勛接手後才終予打通,使粵漢路全線通車,並與廣九鐵路接軌,對抗戰前一年半漢口廣州淪陷前後方運輸補給出口至為重要。清末至抗戰前鐵路高級職員之來源有:外籍專業人士、前清鐵路人員、歸國服務之留學生等。而民初以來交大滬、唐、平三校所畢業的鐵道人才,抗戰時正值壯年,正好趕上主持國家建設,著名的如淩鴻勛、杜鎮遠、侯家源、茅以昇、金士宣、程孝剛等人,另有晚約十年畢業的鐵路中堅輩如劉鼎新、修城等亦於戰火中表現可圈可點,至於抗戰前甫畢業數年的如陳樹曦、孫中和先生這一輩正於戰火中淬煉,於戰爭中後期的鐵路建設運輸中逐漸嶄露頭角。他們都於日後台灣的交通建設貢獻卓著。

 
       抗戰前後幾條事關國脈的鐵路及橋樑建設,幾乎全是交大師生扮演重要角色。淩鴻勛老校長,有鐵路聖人之稱,早年投身隴海、粵漢、寶天鐵路之建設,中年以後推動交大在台復校,一生致力鐵路史的蒐羅撰述研究。淩先生修築粵漢鐵路,因為鐵路要越過南嶺,坡度很大,由機車專家程孝剛,會同另一位專家應尚才專門設計大馬力蒸汽機車,應曾赴英國監造。橋樑專家茅以昇,興建著名的錢塘江大橋。茅的留美同學鄭華,設計製造首都輪渡,鄭華於1929年任唐山交大校長,來台後興建了三軍球場。鐵路運務專家的金士宣,是交大的模範生,為中國第一個鐵路運輸博士,抗戰八年都在浙贛鐵路崗位上。

 
          抗戰前鐵路建設一片榮景,甚至已有鐵路旅遊的廣告,中國旅行社推動各地平價旅館的出現,出版旅行雜誌。七七事變後,日本循著鐵路進攻中國。機煤來源中斷,機廠淪陷,鐵路材料來源中斷,營運收入減少。抗戰一年半之鐵路軍運與搶修備極辛勞,粵漢鐵路承擔香港運進之材料與物資。津浦隴海路上,常可見火車轉運大軍。之後為了抵抗日軍進逼,更不惜炸毀鐵路與橋樑。抗戰時鐵路擔負運輸兵工廠、人員、政府的機器與檔案、工礦物資等,火車常成日機空襲鐵路之主要目標,因此行車需很有經驗,躲避空襲。民國二十七年徐州會戰,交大校友齊集徐州調度,修城學長任鐵路段長陪同川軍死守滕縣,後突圍而出。修學長來台後擔任鐵路局副局長。隴海路上的羅王車站爭奪戰,交大校友亦參與調度,表現英勇。而粵漢鐵路保衛艱難,受敵軍空襲次數最多。

 
       抗戰期間國民政府大力於西南修築新路,杜鎮遠、侯家源投入甚多。黔桂鐵路、湘桂鐵路之修築常需拆舊路,侯家源學長帶領修路極快,號稱一天一公里,1950年擔任台灣省交通處長。曾於黔桂路服務的陳樹曦老學長,來台後任省交通處處長,十大建設中交通建設佔多項,對推動交通建設貢獻很大。另孫中和學長亦值得紀念,孫學長於唐山交大畢業後,即參與山西鐵路實習,對湘黔鐵路與黔桂鐵路之建設,從測量、築路到養護,無不殫精竭力,但戰時需親手拆鐵路最為痛心,學長來台後服務於台鐵,八七水災時獲榮譽勛章。昔時交大同學來台者約千人,任職鐵路局者約百人以上,許多人亦參與了交大在台的建校。最後演講者以史賓諾莎之名言不要哭,不要笑,我們要知道與交大人共勉,願真正的理解校史國史帶來真正的理性上的伸張與自由。


(圖:演講攝影)




 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

歡迎留言